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

28 2025-02
2025-02-28

人体捐献和移植知识

访问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一步推动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工作健康发展,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人体器官捐献事业的良好氛围,人体器官捐献相关知识有哪些呢?

人体捐献和移植知识

01 什么是遗体捐献?

遗体捐献是指自然人生前自愿表示在死亡后,由其遗体捐献执行人将遗体的全部或者部分捐献给医学教学、科研或者临床移植的行为。

02 遗体捐献的条件?
1、遗体捐献应当遵循自愿、无偿的原则。
2、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可以捐献遗体。
3、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捐献遗体的,应当征得其监护人的书面同意。
4、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国家规定的“甲类、乙类”传染病病人的遗体不列入志愿捐献遗体范畴;非正常死亡者暂不列入志愿捐献遗体之列。

03 什么是器官捐献?
器官捐献是指自然人生前自愿表示在死亡后,将其功能良好的器官以自愿、无偿的方式捐献给因器官功能衰竭而需要进行器官移植的患者,让他们的生命得以延续。可捐献器官主要为心脏、肺脏、肝脏、肾脏、胰腺、小肠等。

人体捐献和移植知识

04 器官捐献的条件?

1、经医学判定生命不可挽救;
2、经医学评估器官可以供移植使用;
3、逝者生前没有表示不同意器官捐献;
4、家属(配偶、成年子女、父母)一致同意捐献器官;
5、有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见证。

05 人体器官捐献有年龄限制吗?
由于器官本身的衰老,器官捐献一般不超过65岁,遗体、角膜、组织捐献没有绝对的年龄限制。

06 器官捐献与遗体捐献有何不同?
器官捐献是把功能良好的器官完整保存下来治病救人,可挽救他人生命,改善其生活质量。其过程对捐献者生前状况、时间和技术有严格要求。
遗体捐献一般是把捐献者遗体捐给医疗单位或者医学院校进行科研教学之用,对捐献者生前状况没有要求,时间和技术要求相对宽松。

人体捐献和移植知识

07 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方式有哪些?

(一)线上登记
1.电脑端浏览器搜索“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进入官方网站,点击“我要登记”,按提示操作即可登记;
2.微信搜索并关注公众号“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进入后点击下方“志愿登记”按提示操作登记。
(二)线下登记
个别特殊情况如:没有实名认证手机号码、不熟悉网络操作或需现场咨询的登记者,可前往所在地市、区(县)红十字会咨询并完成登记。

08 没有登记,能临时办理吗?

可以临时进行遗体捐献。只要符合捐献标准,家属确定捐献意愿,随时可以按规定完成遗体器官的捐献。

人体捐献和移植知识

09捐献意愿可以改变吗?

我国人体器官捐献遵循“自愿”原则,如果您的捐献意愿发生改变,随时可以在登记网站变更或撤销登记意愿。


10可以活体捐献器官吗?

我国开展的是公民逝世后的遗体器官捐献,除给自己的亲属外不可以活体捐献器官。


11器官捐献的意义?

器官捐献是挽救垂危生命、传递人间大爱、展示人性光辉、体现社会进步文明的崇高行为。

◆对于那些急需器官移植的患者来说,是重生的希望;

◆对器官捐献者及其家属来说,是生命的延续,是寄托哀思和发扬博爱精神的一种方式;

◆对社会来说,更是体现了人间大爱和人性光辉,值得全社会高度赞扬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