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

23 2025-09
2025-09-23

了解无偿献血,传递生命之光

访问量:

当指尖触碰采血椅的微凉,心底涌动的却是滚烫的善意——每一袋400毫升的热血,都可能成为他人生命的转折点。从意外伤者重获生机的希望,到白血病患者与病魔抗争的底气,再到分娩妈妈突发状况下的安全保障,血液作为不可替代的“生命之泉”,始终在医疗前线默默守护。今年,世界卫生组织以“献血传递希望,携手挽救生命”为主题,致敬每一位挽袖献血的平凡英雄,更呼吁更多人加入这场跨越陌生人的生命接力。




献血小知识



一、什么是无偿献血?

无偿献血是指个人自愿无偿捐献自己的血液,用于治疗疾病或进行科学研究。在我国,无偿献血是一项义务性公益活动,旨在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需求。



二、无偿献血的意义


1.救助患者:许多患者需要输血治疗,如手术、创伤、贫血等,而无偿献血可以为这些患者提供充足、安全的血液资源,帮助他们恢复健康。

2.促进社会和谐:无偿献血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凝聚力。

3.提高公众卫生意识:通过宣传和推广无偿献血活动,可以增强公众对于卫生保健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提高卫生素质。



三、无偿献血的好处

1.提高身体健康: 适量的无偿献血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减少铁质沉积等,对身体有益处。

2.增强社会责任感: 无偿献血可以让人们更加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

3.获得成就感: 参与公益活动可以让人们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有利于提升自我价值和自信心。



四、如何进行无偿献血?


1.符合条件:年龄在18-55周岁之间,男性体重超过50kg,女性体重超过45kg。身体健康且无任何传染病史,献血前一个月内接种疫苗者不可献血;有感冒、发烧、有炎症、或女性月经前后三天等情况要暂缓献血。近期没感冒并且没有服用过镇痛类药物。如服用阿司匹林在三天内会降低血小板的某些功能,所以在献血前三天不要服药。

2.前期准备: 献血前应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饮酒等行为,饮食以低脂肪为宜,不要吃油腻食品;献血前适量多喝水或糖水。

3.献血现场: 到指定的无偿献血点进行登记、体检、采血等程序,整个过程通常只需要30分钟左右。

4.注意事项: 献血后应注意休息和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剧烈运动和高温环境等刺激性活动。



五、献血对身体有没有

损害?


符合献血条件的人,献血200至400毫升,不超过正常人体血液总量的十分之一,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绝大部分献血者献血后没有任何献血不良反应,少数献血者可出现头晕等不适感觉,属于一过性的血管迷走神经性反应,多见于初次献血者,心情紧张、群体效应是常见的诱因。这种不适经过适当处理和短暂休息后均可缓解。目前正规血站采血点的采血、检测的耗材全部是一次性密封无菌的耗材,严格执行国家卫生标准进行耗材采购。采血时采用一人一针一血袋的方式采集,献血者不会被传染疾病。



六、献血后如何快速恢

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适当休息:献血后,身体需要时间来恢复和补充失去的血液。因此,在献血后的24小时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以免加重身体的负担。建议献血者当天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我修复和血液再生。

2.补充营养:献血后,身体需要补充足够的营养来加速恢复。建议增加铁质、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铁是制造红细胞的关键元素,可以通过食用红肉、绿叶蔬菜、豆类和坚果等食物来补充。蛋白质则有助于身体修复和细胞再生,鱼类、蛋类、奶制品和豆制品都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同时,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柑橘、草莓和猕猴桃,可以促进铁的吸收。保持均衡的饮食,有助于献血者迅速恢复体力。

3.保持水分平衡:献血后,身体的水分平衡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献血者应多喝水,确保体内水分充足。一般来说,献血后24小时内,建议比平时多饮用500毫升至1升的水,但也要根据个人情况调整,避免过量饮水造成不适。适量饮水不仅有助于补充失去的水分,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身体恢复。

4.正确护理献血部位:献血后,正确的护理献血部位至关重要。在献血后至少4小时内,避免用水直接冲洗献血部位,以防感染。同时,献血后的一两天内,避免使用献血手臂提重物或进行剧烈活动,以免加重不适感。

5.关注身体信号:虽然大多数献血后的反应都是正常且轻微的,但献血者仍需密切关注身体的任何异常信号。这些可能是身体对献血反应过度或存在其他健康问题的信号,及时就医可以避免潜在的风险。

6.避免烟酒和辛辣食物:在献血后的几天内,应避免吸烟、饮酒以及食用辛辣食物。这些都可能影响身体的恢复过程,并可能引发不适症状。

7.短期内不要再次献血:一般来说,两次献血之间需要间隔一定的时间,给身体足够的时间来恢复。具体的间隔时间因地区和献血类型而异,应遵循当地献血机构的规定。


献血疑问快速解答:

(1)为什么倡导一次献血400毫升?

一次献血400毫升,不会影响献血者的健康,对受血者有三大好处:

①输注单人份血液比输注多人份血液的输血副反应会大幅度减少。

②由于窗口期问题(病毒感染初期,有一段时间,用现代化的技术不能检测到病毒标志物,这段时间称为“窗口期”)、献血者血液中可能感染了未知病毒等原因,目前,输血尚具有一定的风险。通常失血患者临床用血一次至少400-600毫升以上,若一次献血200毫升,则一次输血至少需要两人至三人份血液,输血风险增加一倍以上。

③输血免疫反应显著降低:由于血液也是一种异体组织,一个人如果输入他人的血液可引起一些免疫反应,如HLA同种免疫引起的发热反应、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血浆蛋白引起的过敏反应等。如果一次献血量为400毫升,可使受血者被输入的血液来源减半,致敏源减半,输血免疫反应显著降低。

(2)为什么献血无偿而临床医疗用血时要收费?

根据《献血法》中的规定,以及国家统一的临床用血收费标准,公民临床用血时只交付用于血液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即血液采集的成本费。对于无偿献血者及直系亲属,按相关规定可报销上述费用。

(3)献血会感染疾病吗?

采血所用的血袋及所有材料都是具有国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相应资质的企业生产,并经过严格灭菌消毒的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每位献血者使用一个新血袋,使用过的针头都弃置在利器盒中,送规定部门销毁。因此,献血是安全的,不会感染疾病。



每一袋血液都是生命的礼物,每一次挽袖都是善良的传递。无需惊天动地,只需勇敢伸手,你我都能成为守护生命的热血英雄!无偿献血是一项伟大而有意义的公益事业。通过深入了解其意义、方法和好处,并积极参与其中,可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获得自我成长和提升的机会。

让我们一起为无偿献血事业贡献力量,共创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