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山区红十字会"泳安计划"筑牢防溺水屏障 26校联动迎战汛期守护生命之夏
"右手握紧救生杆,趴在岸边固定身体——对!就这样递向落水者!"5月13日下午,第九小学操场上,珠山区红十字会救援讲师郑柯的指令与学生们的操练声此起彼伏,拉开"文明实践+泳安计划"防溺水安全教育进校园活动的序幕。随着江南汛期临近,这场由区红十字会联合区教育体育局开展的全覆盖式教育,在5月13日至6月18日期间走进区26所小学,以"实景演练+智能防护"模式为万名师生构建抵御汛期风险的安全体系。
实景课堂:当解剖图遇上模拟救援
在第十七小学的多媒体教室,一块标注着"暗流区""水草区"的水域解剖图吸引了众多学生围观。"去年夏天,这处看似平静的河段发生过溺水事故......"郑柯老师点击鼠标,屏幕上跳出的监控画面让五年级学生林小雨不禁捂住了嘴巴。活动独创的"三维教学法"将抽象危险可视化:用红色箭头标注野外水域的漩涡轨迹,还让学生在塑胶跑道上模拟"竹竿救援法"。"原来趴在地上递救生杆更稳!"完成演练的四年级学生王浩盯着掌心的汗渍感叹,"比直接跳下去安全多了!"
操场西侧的"救援道具矩阵"成为最热门区域。橙黄色的浮力绳在阳光下闪烁,红白相间的救生杆整齐排列,急救包上的红十字标志格外醒目。在第七小学的互动环节,80%的学生争相体验海姆立克急救法,五年级学生陈乐乐背诵改编的"六不准"口诀:"私泳结伴都不行,无护水域绝不去......"清脆的童声与道具碰撞声交织,形成独特的安全教育韵律。
26校同频:蓝底横幅下的安全契约
"珠山区红十字会'文明实践+泳安计划'防溺水安全教育走进昌河实验小学"——蓝底白字的统一横幅在各校操场形成视觉矩阵。活动期间,主办方还发放了《致家长的一封信》,进一步强化家校联动。
数据印证着教育实效:问卷调查显示,92%的学生能完整复述"六不准"原则,78%的参与学生通过模拟急救操作考核,达标率超出预期15%。区红十字会培训档案库中,26所学校的参与人数、考核成绩等12项指标被细化到班级,其中游泳学校的"水上救援专项课"数据被作为典型案例收录。
从校园到河岸:89处救生设备织就防护网络
"真正的安全防线要延伸到水域边。"展示的卫星地图上,89处橙色标识星罗棋布——街道、社区新安装的救生圈、救生衣和警示标牌,覆盖了珠山区所有已知危险水域。珠山实验学校将防溺水教育纳入课程,每周三下午的"安全实训课"上,学生们自制模拟救援工具,在不同水流环境下的施救方案 。
6月18日结课仪式上,200余名师生在"珍爱生命"签名墙上按下彩色手印,校外河道边的救生杆在夕阳下投下细长阴影。当最后一所学校完成演练,这场持续37天的安全教育已化作三重防护网:教室里的实训手册、家长手机里的应急电话、河岸旁的橙色救生设备。随着汛期来临,红十字会的救援车仍每日穿梭于城市水域,让"泳安计划"的防护网在汛期来临之际越织越密。
最新新闻
-
“生命接力”再行动:市红十字会组织开展“三献”活动
2025-07-14 -
练“救”本领 “护”企发展——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走进清和陶瓷
2025-06-25 -
当“青花”遇上“橄榄枝”——市红十字会助力发展中国家人道研修班实训考察
2025-06-12 -
2025年发展中国家人道资源动员研修班学员赴景德镇开展学习交流
2025-06-08 -
市红十字会召开党组理论中心组集体学习
2025-05-30